此伤寒本轻,不须合六七日之期,亦不必再求其有汗,夜半时阳得阴,则余邪尽解矣。然邪气之盛,亦因正气之虚,故五经皆有可温可补症。
则附子汤用三白以滋阴,参、附以回阳,为少阴返本还原之剂。今人必以伤寒为重,中风为轻,但知分风寒之中、伤,而不辨风寒之轻重,于是有伤寒见风、中风见寒之遁辞矣。
”盖阳明为三阴之表,故三阴皆看阳明之转旋,三阴之不受邪者,藉胃为之蔽其外也。 太阳病二三日,不能卧,但欲起,心下结,脉微弱者,此本有寒,今反下之,若利止,必结胸;未止,三四日复下,必协热而利。
看“余命生死”句。发黄是阳明病,太阴身当发黄,非言太阴本有发黄症也。
世之补《伤寒》者百余家,究其所作,不出二义∶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,犹公、谷说《春秋》也;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,犹韩婴说《诗》而为《外传》也。然胃口虽虚,胃中犹实,仍不失为阳明病,与吴茱萸汤散胃口之寒,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气因和,则温补又是阳明之从治法。
然病发于阴,不当有汗,反汗出者,阴极似阳,阴虚不能藏精所致也。此仲景所深戒也。